雙氧水闖大禍 折射國標空洞
本報記者 王薇
最近,巨能鈣事件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然而,分析其品質,除了市場、消費者素質之外的原因,主要因素還包括國家標準的滯后和保健食品安全體系的不完善。
近日,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一些省市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正在對巨能鈣產品進行檢測。與此同時,北京、河南、江蘇等省市的藥店已將巨能鈣產品下架。從表面看,巨能鈣禍出雙氧水殘留,然而實際暴露的卻是食品行業的深層隱患和缺點。
國標滯后尚待修訂 雙氧水使用范圍越界蔓延
據了解,目前對于過氧化氫能否存在于保健品中尚無明確說法。而過氧化氫所適用的國家標準,仍依據GB2760-1996的國家標準執行。國際標準規定,作為食品添加劑的雙氧水,使用范圍限于生牛乳保鮮和袋裝豆腐干。
然而目前食品加工企業的實際應用狀況是,使用過氧化氫的食品企業已遠遠超出了標準中所規定的范圍。對于這種情況,中國食品添加劑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尤新指出,現行國家標準已明顯滯后于食品生產,由于過去一些食品企業生產不規范,以往制定的許多食品國家標準都亟待制訂或修訂。據介紹,食品添加劑產品的制定主要是由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來完成。對于涉及雙氧水的國家標準GB2760-1996,今年將重新調整。特別是對已列入名單的產品的使用范圍,將根據需要進行擴大,企業可提出修訂建議。
尤新介紹,一般情況下,制訂標準的程序是由生產企業提出要求,由協會認可進行協調,再按產品所屬種類歸口制訂。以食品級過氧化氫為例,由于這一產品屬化工產品,因此其制定工作就歸口到天津化工研究院,由天津化工研究院和生產企業共同制訂。
在剛結束不久的全球食品安全論壇上,中國食品安全戰略研究課題組人員認為,許多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沒有以風險評估為基礎,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都亟待提高。據悉,目前中國食品標準體系仍不完善,很多重要標準尚未制訂,相當一部分國家標準遠低于國際標準。
企業科研機構全速行動 食品級新國標著手制定
當前,制定食品級過氧化氫國家行業標準成了當務之急。
記者了解到,食品級過氧化氫的國家標準制定工作由杭州臨安精欣化工廠和天津化工研究院共同承擔。杭州臨安精欣化工廠廠長汪永超說,新國家標準的制定剛剛開始,針對目前國內食品企業過氧化氫的使用情況及生產狀況,他們已經向行業協會提出制定標準的建議。過去食品級過氧化氫依靠進口,價格較高,而國內食品級過氧化氫企業較少,因此一些食品企業寧肯違規也要使用含有蒽醌類有害物質的工業級過氧化氫。
經過五六年對食品級過氧化氫技術、市場情況的調查,汪永超認為,食品級過氧化氫很有市場發展潛力,為此可以轉變食品企業使用工業級過氧化氫的狀況。目前杭州臨安精欣化工廠食品級過氧化氫已實現批量化生產,年產量可達5000噸。
職責不清 管理重疊 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當與時俱進
專家提出,除了國家標準的滯后,食品安全體系的不完善也給保健食品在內的食品行業以深思。近期公布的《中國食品安全戰略研究》明確指出:長期以來,中國食品供應體系主要圍繞增加食品供應數量而建立起來的,目前中國在農業投入品供應、產地環境、動物防疫體系、農產品生產、食品加工以及銷售等環節仍然存在安全隱患,假冒偽劣食品屢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屢有發生,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檢測體系及認證體系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適應性。
華南理工大學鄭建仙教授指出,目前我國保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正從三個方面著手建立:一是生產安全措施;二是保健食品原料方面的安全措施;三是產品流通環節方面的安全措施,而這一領域中的安全保障目前還是空白。
有專家分析,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權限分屬農業、衛生、質檢、商務、工商、科技、環保等部門,形成了多頭管理格局。這種以分段監督為主、品種監督為輔的監督體制導致職責不清、管理重疊和管理缺位等問題的發生,這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保健食品安全體系的完善。
來源:2004年11月27日《中國食品報 保健產業導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