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氧水中重生
——訪杭州臨安精欣化工有限公司汪永超先生
本刊記者:王超 江占磊
編者按:他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用辛酸和汗水“塑造”了食品級雙氧水這個“新生嬰兒”。如今,“嬰兒”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毋庸置疑,她的未來一片光明。我們在享受這些美好的事物的同時,也醞釀著了解和分享“嬰兒之父”的創業經歷的欲望。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讓我們聽聽他的講述吧!
許多人都在“征服”食品級雙氧水的途中趑趄不前,舉步維艱,甚至無奈的選擇放棄……而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本科生,外表似乎也沒有驚人之處。但是面對困難,他卻表現出常人無法想象的“勇敢”、“執著”和“冷酷”。正是憑著這股不服輸、不甘碌碌無為的精神,他取得了令人歆羨的成就——1999年,他成功研制出食品級雙氧水,填補國內空白;2002年,由他主持研發的“國家863超凈高純雙氧水”項目通過了評委的評審;2005年,杭州臨安精欣化工有限公司的年生產量達到5000噸……
他就是現任杭州臨安精欣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汪永超先生。我們很難想象,神采奕奕、氣度儒雅的他,竟是昔日與食品級雙氧水肉搏的“斗士”。
即使是“斗士”,他也應該遵守“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不成文的規定吧?但是那年,已經33歲的汪永超先生,依舊孑然一身。而且他還做出了不可思議的“大動作”——賣掉房子,把全部資金投入到極有可能是徒勞無功、貽笑大方的食品級雙氧水的研究當中。他想追求什么呢?想單槍匹馬挑落食品級雙氧水嗎?他又如何面對外人異樣的目光和親戚朋友的責問的呢?他怎么憑借一個本科生的力量,就斗膽把國家863項目承擔下來的呢?他最后又是憑借什么走向成功的呢?……這一系列的問題驅使我們去尋找“神秘”的主人公。于是,《乳業導刊》與現任杭州臨安精欣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汪永超先生有了一次親密的接觸。
“我們杭州臨安精欣化工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專業研發生產食品級雙氧水的企業,目前的生產能力是5000t/Y。”汪永超先生顯得很自豪,“我們的產品質量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在無菌食品包裝、水產保鮮、飲用水、食品化工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我相信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乳品企業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汪總的信心十足是有理由的。因為他們生產的產品很獨特,而且功能很優越,同時每噸的價格比國外同類的產品低數千元。這樣物美價廉的產品如何不使人“垂涎三尺”?尤其是我國的許多乳品加工企業,他們已經受夠了進口食品級雙氧水的高價和運輸困難的折磨,他們對國內自主開發、生產的食品級雙氧水可謂望眼欲穿。在這個“欲穿”的時刻,汪永超先生帶著他的產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他很溫和,很精神,只是聲音略帶沙啞。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對自己一手研發的產品和創辦的化工廠的闡述:98年開始研究;99年正式投入生產;2000年注冊成立了臨安精欣化工廠;2005年變更升級為杭州臨安精欣化工有限公司;2005年的年產量達到了5000噸……
當然,杭州臨安精欣化工有限公司的誕生和發展,并沒有這么簡單。它也是經過“冰與火”的考驗,才成功的逃離了死于胎腹的厄運。“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感到一些后怕。”汪總感慨不已。“能夠熬過來,甚至有今天的成就,我覺得自己很慶幸。我感到,這可能與我的家庭、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和我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
汪永超先生是在農村長大的。他對農村的一草一木都深有感觸,他知道自己必須堅強和勤勞,才能走出大山。也許正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一直鼓勵和激勵著他,使他不斷的努力和前進,因此才有了今天的“精欣化工”。在他的記憶深處,苦的感覺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他,即使考上大學后,他也沒有擺脫這種感覺。從某種意義來說。正是“苦”錘煉了他的意志;正是“苦”催化了他的才能。也應了那句名言: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然而,他怎么知道自己就是“斯人”呢?是什么支撐著他的呢?首先,以苦為樂的精神。汪總的回答很實在。毫無疑問,他從小就“享受”這種與眾不同的待遇。所以對“苦”已經習以為常。——“身浸其中,其實自己感覺不到特別的苦,甚至是一種快樂。”其次,興趣和信念。他解釋,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人就容易半途而廢,甚至一蹶不振。而且只要稍微累一些,人好像就要崩潰了。腰酸背痛、食欲不振等疾病接踵而來。汪總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患過”這樣的怪病。那是在畢業后分配的一家化工廠里工作的時候。正是在那里,他接觸了雙氧水。而且在長達八年的工作過程中,他發現雙氧水的研發技術在國內還是一片空白。于是,一個不安分的念頭在他的腦海里萌發了。“我想開發雙氧水這個產品。”他似乎聽到了一個聲音。不過他想研發的雙氧水的用途是電子行業用于電腦芯片的清洗,而不是食品級雙氧水。因為當時與蓬勃發展的IT行業相配套的一些化學品、化學試劑,如雙氧水等,國內還沒有。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但是廠領導拒絕了他拋出來的“餡餅”。這對他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他的計劃,他的抱負,無人賞識,而且可能灰飛煙滅;更糟糕的是,那段時間工作上根本無事可做,整天就是一張報紙一杯茶,這種浪費青春、虛度生命的日子對于一個想做點事情的人來說簡直是度日如年!那段日子,他的情緒很低落,整天無精打采,精神到了快要崩潰的邊緣!他描述著自己當時的痛苦。“原本內向的性格更加的內向。一天難得聽到自己的聲音,仿佛自己已經不復存在了。”這種惡性循環,使得他覺得渾身不舒服。甚至給自己下這樣的定義:“笨嘴拙舌,腦筋頑固。”
可是現在,令我們驚訝的是,汪總言談得體,思維敏捷,從容不迫,絲毫不見“拙舌”的影子。“現在我完全可以跟你聊幾個小時,甚至一天。”他對自己的語言的“富有”能力很有必要把握。“但是在當時那種處境和環境中,我是千金難求一字。”也許是汪總的語言被禁錮太久,終于獲得“自由”后,自然是“放虎歸山”,勢如破竹。無論是談及技術問題,還是人生哲學,或者家常便飯,他都能侃侃而談,甚至一針見血。他是怎么脫胎換骨的呢?汪總道出了他的密笈:一是積累,然后厚積薄發;二是磨練,然后引領潮流。
其實,那時汪永超先生也許沒有考慮到這些,他只是下定決心以后,就把工作辭了,把原來的房子賣了,然后租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把其中的一間作為起居,另一間當實驗室。他就在這樣設備簡陋、資金缺乏、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開始了不可思議的雙氧水研發工作??墒撬⒉贿@么認為:憑著我以前對雙氧水的接觸和了解,我相信我能夠解決雙氧水的高純度這個技術難題。我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者想做一些事情的話,別人是很難說服的;而且對于自己的目標,從來都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他就在別人的嘲笑、諷刺和怪論下,在所謂的實驗室里搞了一年。在這一年里,他始終有一個朦朦朧朧的信念,覺得自己能夠成功。當然也對失敗有所準備,畢竟當時國內還沒有人搞出來。而且曾經有很多教授學者都在這里止步不前了,放棄了,所以可以預見難度會很大。“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本科生而已,”汪總笑了,“沒有充足的資金和像樣的實驗室,很多地方根本沒法跟別人比,因此我更有理由承受失敗。”雖然已經做好了迎接“失敗”光臨的思想準備,但是具體的問題產生后,還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外。首先,他很快就身無分文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不僅難以繼續研究下去,而且連溫飽都解決不了。雖然他已經開始厲行節儉,但是讓人苦惱的是,兩三天吃一頓飯還是耗去了不少資金。實在沒辦法,他只好向朋友告借度日,然后一邊加緊研發工作。他的一位老鄉來看望他時,也被他這種瘋狂的工作精神和“葛朗臺式”的節約方式所感動,同時又哭笑不得。因為汪永超先生那時已經三十出頭了,已經是而立之年,可是他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自己的家庭。一天到晚就圍著那些瓶瓶罐罐轉,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汪永超先生自然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是沒有得出結論之前,還是神秘一點。一則避免別人打擾自己;二是有利于保護產品的專利。這兩點他都做到了,而且在一年之后,他的“閉門修煉”就有了成效。他研制出來的樣品通過了檢測,但是還不能批量生產。下一步應該怎么做?他一時拿不定主意了。
“其實,我也很矛盾,”汪總表情平和的說道,“我想過申請專利,我的朋友也勸我申請專利。但是我考慮到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還有我的實力和技術等各個方面都很薄弱,如果申請專利,專利局必須公開這項技術。我擔心一旦公開后,很可能會招來一批有實力和競爭力的生產者,成為他們的墊腳石。我不想成為先烈,雖然很多時候,第一個搞創新的人,一般都很悲壯,但是,我希望自己不是。”他頓了一下,仿佛要表明內心的決定。“為什么不去自己生產呢?我突然有了想法。如果我能達到一定規模的話,我就不會害怕那些小打小鬧的公司,甚至是大的集團。”
正是有了這樣的想法,汪永超先生又變得堅強和無畏了。恰好他的幾位朋友也對他的技術和想法感興趣,而且表示要在資金上全力支持他創辦工廠。雖然他還有些擔心,但是經不住朋友們的挑動,最后也同意了,不過在創建前,他還是冷靜的告誡他們:可能不會風調雨順。事實也證明了他的憂心,由于生產工藝技術還不完善、對市場信息把握不夠和經營不善,導致一開始就陷入危機當中,結果不到一年,二位朋友就相繼離開了。汪永超先生不愿放棄,只好一個人苦苦支撐著瀕危的工廠。“為什么放手呢?”汪總解釋道,“因為我屬于那種對于一件事決定前會反復考慮,甚至顯得有點‘優柔寡斷’,一旦決定后會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即使失敗也無怨無悔的人。開發雙氧水時幾乎也是這種心態。雖然十萬塊錢的債務對我老說,是一種非常大的壓力,但是我想即使失敗,我一輩子也還是能還清的。而且我相信只要觀念和方向正確了,盡管目標還很朦朧,成功應該不會太遠。”
雖然如此,但是資金籌集起來非常困難。因為銀行無法貸款,所以他只能依靠借錢來維持工廠的運行。這是需要勇氣和智慧的。像他這樣一個“知識分子”,面子總是很重要的,他寧可忍饑挨餓,也不愿低聲下氣??墒沁@次,他卻豁出去了。也許是這種“拼命”的、無所畏懼的精神,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一切。“困難是暫時的,”他就像一個身經百戰的戰士,對戰爭的殘酷總是輕描淡寫。“并不可怕。任何事情,難得有一帆風順的!重要的不是困難,而是你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如果你找到了突破口,而且投入足夠多的精力、人力、物力,你就能體會到‘暫時’的滋味。”
在工作上的困難也許是“暫時”的,但是婚姻的困難似乎是“長期”的。雖然他一直都在追尋,想到一個志同道合、能夠相濡以沫的伴侶,但是總是不能如愿。不是對方的要求太高了,就是彼此的差距太大,很難創造出共同的東西,最后不得不遺憾的分開。當然,這很大部分原因應“歸咎”于汪永超先生。因為在93、94年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日中天,這樣遍地是黃金的機會,汪永超先生既然不會“檢”,反而在化工廠里艱難的度日。因此就不能責怪女方調三檢四了。其實她們的要求也合乎情理:要么有錢——婚后日子就舒心愜意了;要么有好的工作——多掙錢才能更好的建設溫馨的家庭;要么有房子——這是基本的條件。三者之一都能成婚,否則免談。汪永超先生當時剛好在“免談”之列。而且他的年齡看上去似乎沒有“大器晚成”的跡象,所以遲遲不能找到另一半。這對他的自尊心和精神都是很大的打擊。還有實驗經常失敗的困擾等,簡直是禍不單行。慶幸的是,他自我調節情緒方面控制得很好,把許多壓力化解了,甚至化成了動力,才使他順利的度過了難關。
可喜的是,在對雙氧水的攻堅戰中,他“收獲”了自己的妻子。那一年他剛好研制成功。這種巧合仿佛是上天的賞賜。而且“1999”似乎暗示了“久久”的期待終于有了結果。春風得意的他更是躊躇滿志,先是注冊成立了臨安精欣化工廠,結束了我國不能批量生產高純度雙氧水的歷史;接著親臨乳品企業和食品機械企業進行推廣工作;然后“公車上書”北京食品添加劑的專家和有關部門,希望能得到雙氧水的使用標準的說法。
“實際上,這不僅僅是我們的問題。”汪總略顯無奈的說道,“標準的問題在整個食品行業都很普遍,幾乎成了企業發展的一塊心病。但是,作為一個企業,它不可能等到法制完善后,再來發展自己的事業。那樣它會失去很多的機會,甚至導致企業最終走向癱瘓。我認為,標準、制度本身完善的過程,也是需要促進的。而通過我們的研發、實踐和客戶的使用等等,可以促進法規、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同時也使我們的市場更加的健康和充滿活力,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這是我們,包括消費者都愿意看到的??墒?,由于生產力發展太快了,生產關系總是跟不上,因此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像一些標準、法規、法律,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發展了,甚至完全的落后了,但是它還昂然挺立,目不斜視。這種“傲慢”導致許多企業只能該繞的繞,該躲的躲。很顯然,這是不利于市場的競爭和發展的。汪總感觸較深的是,國家的法律法規對雙氧水添加劑的規定。那是1996年制定的標準,而且一直沿用到現在。這是不可思議的。即使它制定的時候合理的,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它還以不變應萬變,顯然是不行的。而且它還規定,在整個食品行業當中,只有牛奶和豆腐干可以享受一定量的雙氧水,其他的食品都是看客。試想一下吧!食品行業這么廣,雙氧水本來有用武之地的,但是現在,即使它有通天的本領,也只能伺候牛奶和豆腐干了。因為法律法規就像緊箍咒,已經把它箍住了??蔁o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雙氧水的使用都是非常環保和科學的。它在我們的食品行業是非常受歡迎的。“而且我們的專家學者也指出,”汪總激動的說道,“食品級雙氧水是屬于食品添加劑的范疇的。它是食品添加劑中的助劑。就像鹽酸、硫酸、氫氧化鈉等等一樣,它只是作為食品加工過程的一道程序。最后通過清洗、去除,都洗掉了。然而,無論是消毒、殺菌,還是環保方面,雙氧水都比其他的添加劑更有優勢。因為它非常的高效、徹底、快速,而且無殘留。”
可是,如果不是這個行業的人,可能很難搞清楚食品級雙氧水與添加劑的關系。我國的執法部門有時候也糊涂了。尤其是發生了太倉病死母豬肉肉松事件和巨能鈣等事件后,大家都對雙氧水“刮目相看”。當然,雙氧水并沒有引發“地震”,也,沒有像巨能鈣那樣受到“重創”,反而使它得到了人們的關注,甚至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很像明星的緋聞,媒體越爆炒,明顯的知名度越高,追求者越多。但是,我們不是鼓勵各種添加劑通過“緋聞”來吸引眼球,從而提升知名度,因為那樣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而且助長了惡性的競爭。如果能通過正常的手段來促進標準、法律、法規的完善,那才是眾望所歸的。
目前,各種食品加工的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食品級過氧化氫的國家標準制定工作由杭州臨安精欣化工有限公司和有關部門共同承擔,相信不久,我們期待的新的標準就會出爐。當然,有了新的標準并不意味著企業的發展道路就暢通無阻了。企業的發展、成功是包含很多的因素的。對此,汪總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如果說我今天比較成功,或者發展得比較好的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的學習和思考。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努力汲取先進的知識,然后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企業當中。當然,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生搬硬套別人的發展模式。”
雖然杭州臨安精欣化工有限公司的突飛猛進還有待時間來考驗,但是一個擁有“思想”的企業,它注定要引領潮流、揚名國內外。事實也是如此。目前,除了進口的雙氧水以外,他們的產品與國內的同類產品相比,無論是種類、質量,還是技術,都處于領先地位。而且在大的技術方面,他們完全可以與國外的企業互相媲美。另外,他們的優勢還體現在國情的了解和根據目標客戶的需求來生產產品。而且隨著技術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他們的產品也逐步向多元化發展,已經面世的有HSP1-30%、35%食品級雙氧水,HSP2-35%乳品無菌包裝專用食品級雙氧水,JX-30%等等。“我們還會繼續研發,”汪永超先生并不滿足,他冷靜的分析著眼前的情勢。“我們有自己的優勢,我們能為食品加工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為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那年,我們的產品第一次在媒體亮相時,比我們更欣喜和高興的是食品加工行業。他們大有相見恨晚之勢。為什么呢?因為大家都知道雙氧水的殺菌、消毒效果很好,而且安全、環保??墒鞘称芳庸て髽I不能使用工業級雙氧水,所以只能進口食品級雙氧水,而進口的費用又很昂貴,這讓一些中小型食品加工企業左右為難。這時,我們為他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幫他們擺脫了‘缺氧’的痛楚,這對食品加工企業來說是一場‘及時雨’吧!”
“及時雨”其實就是客戶的需求,正是抓住了客戶的需求點,才使他們的企業飛速的發展起來。這對其他企業來說也不例外,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企業的發展就事半功倍??墒且鉀Q客戶的需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必須對這個行業、這個領域非常的熟悉,而且還要有很多的實踐經驗,你才能把它做好。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納米”企業,它們的發展和壯大都離不開客戶的需求,沒有需求,就無所謂發展。當然,需求只是必要條件,不時充分條件;企業的發展還需要管理、企業文化、人才等因素。汪永超先生十分重視對員工和人才的培訓,他認為智力投資其實是成本最小,也是收益最大的投資。因為畢竟,企業競爭的核心,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關于人才,他的理念是:企業與人才和員工是一種相互合作的關系,而不僅僅是一種雇傭關系。
汪總正在苦心經營他的用人理念。他很愿意去改變人們根深蒂固的“雇傭”觀念,如果這樣做可以帶來“合作”的話。汪總顯然已經意識到了人才與合作“聯姻”的重要性,但是“妝奩”的分量似乎左右了媒妁的天花亂墜的嘴。要想讓這張嘴發動,讓她的舌頭跳起舞來,企業就應該為人才提供展示的空間,讓他們的能量得到“蒸發”,從而鑄造精彩的人生。那么,合作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汪總深諳其中的道理,并為之付諸行動。我們相信他的努力會得到理解和豐厚的回報……
汪永超:男,1966年出生于浙江臨安,1988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專業。從1988年至今,他一直從事雙氧水的研發工作,并與上海的一家公司合作,率先研制出國產食品級雙氧水;曾經主持“國家863超凈高純雙氧水”研發項目,并任項目組組長?,F任杭州臨安精欣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專業從事食品級雙氧水的生產和推廣工作。
來源:《乳品導刊》2005年第12期P9-13